
发布时间: 来源: 本站
宝子们
“子宫”这个好姐妹
不仅住着咱们的“大姨妈”
未来还会是宝宝的“小房子”
这地位
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
偏偏,有些姐妹的“小房子”
多少沾点恃宠而骄
跟着地球引力“说走就走”
真的是,相信了那些鬼话——
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
生了孩子你就没事了
...
就连没生过娃的姐妹
也收到了入门体验版“子宫脱垂”
子宫脱垂到底是个啥?
顾名思义,就是子宫从正常的位置沿着阴道下降,严重的甚至会脱出阴道口外。
想象一下,子宫这个住在身体里的“小房子”,位置发生了偏移甚至掉出了“家门”,是不是很可怕~
为什么会发生子宫脱垂?
1.妊娠与分娩
★ 怀孕的时候,宝宝在子宫里长大,逐渐把子宫撑大,那些守护子宫的盆底肌肉和筋膜就像被过度拉伸的皮筋,弹性大不如前。
★ 分娩时,如果产程不顺利,像难产、急产、产程过长,或者借助产钳助产,盆底组织就像经历了一场“大战”,伤痕累累。
这时候,守护子宫的力量减弱,子宫脱垂就可能找上门。
2.衰 老
随着年龄增长,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。
雌激素就像盆底组织的“营养剂”,少了它,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开始萎缩变薄,没了力气托住子宫,子宫脱垂的风险也就增加了。
3.长期腹压增加
生活中如果患慢性咳嗽、长期便秘,或者经常搬重物、体重超标,都会让肚子里的压力一直处于高位。
这压力就像一只无形的手,不停地把子宫往下推。
有些姐妹可能被长期被慢性咳嗽困扰,结果后来就出现了轻微的子宫脱垂。
子宫脱垂有哪些症状?
1.腰骶部酸痛及下坠感
一旦子宫开始脱垂,姐妹们的腰骶部就会有酸痛的感觉。
伴有下坠感,就像腰上绑了块大石头,尤其是站久了、蹲久了或者累着了,这种感觉会更明显。
2.肿物从阴道脱出
开始的时候,在阴道口会有个小肿物,躺着休息会儿能缩回去。
可要是不管它,这个肿物会越来越放肆,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,个头越来越大,到后面躺着也回不去了,露在外面摩擦久了,还可能发炎、溃烂。
3.排尿、排便异常
脱垂的子宫要是压到了膀胱和直肠,那麻烦就大了。
膀胱被压着,就会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失禁,或者明明有尿却排不出来。
直肠被压着,便秘就来了,上个厕所也很费劲。
如何诊断子宫脱垂?
要是觉得自己可能有子宫脱垂的问题,别耽误时间,要尽早找医生。
医生一般会通过妇科检查,以查看子宫脱垂的程度和类型。
有时候,还会通过B超、盆底功能检测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。
子宫脱垂了应该怎么办?
1.非手术方式
★ 盆底肌肉锻炼(凯格尔运动):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,让这些肌肉变得更有力,重新把子宫托住。每天练几组,长期坚持。
★ 子宫托:这就像给子宫戴了个“支撑环”,把子宫托在正常位置。子宫托需要定期清洗,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。
★ 药物方式:使用雌激素或其他药物来增强盆底肌肉。
★ 物理疗法:电刺激、磁刺激这些方法,刺激盆底肌肉收缩,让它们恢复元气,更好地为子宫“服务”。
2.手术方式
如果子宫脱垂很严重,非手术办法不管用,或出现了严重并发症,就得采取手术修复或切除部分脱垂子宫的方式了。
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,如年龄、生育需求等,制定合适的方案,把子宫“送回家”。
如何预防子宫脱垂?
1.做好孕期保健
怀孕期间,要合理膳食,控制好体重,别让宝宝长得太大,给盆底组织造成太多负担。
产后不要干重活,好好休息并及时做盆底康复训练。
2.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有慢性咳嗽、便秘这些慢性问题的要尽快治好。
平时避免搬重东西,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增强锻炼和身体的抵抗力。
姐妹们,虽然子宫脱垂听起来有点可怕,但只要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干预,就能守护好我们的后花园。
写在最后——是妈妈,更是自己
在我们的文化里,总是善于把关系沉重化:是父母就永远奉献,是妈妈就得为家庭和孩子点燃自己。
很多姐妹遇到漏尿、同房疼痛、子宫脱垂的问题,往往难以启齿,默默承受。在「别人都是这么过来的」、「矫情」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压力的影响下,更是给妈妈们带来了心理压力。
但,生育不等于默默承受痛苦。
要宣扬「母爱伟大」,也要正视生产给妈妈带来的变化,对生产有足够的了解,而不是让妈妈们在产床醒来后,毫无准备地面对生产损伤。
即使生完宝宝成为妈妈,也要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。这样才能以更好的活力,投入到社会和家庭赋予我们的角色中去。
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,那就停下脚步休息,之后再去前方吧~
线上客服